首页
道教文化
民俗文化
儒家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故事
黄永其易道神与心理气再论朱子心说
摘 要:从“易道神”与“心理气”的角度入手,我们可以重新刻画朱子学的宇宙论图景。理应当被理解为天地之心的德性,而气则是天地之心的发用,天地之心的功能在于通过主宰能力将理落实为气,由此以流行总体——也就是易体的形式展现自身。宇宙流行的无始无终与不间断性,并不意味着没有超越者,而是意味着作为超越者的天地之心无时无刻不在完整实现自身的德性。天地之心是超越与内在的统一
儒家文化
2025-01-15
0
赵金刚朱子思想中的敬与气
摘要: 朱子思想当中的整齐严肃之敬可以“贞定心气”,使得气不摇荡,而明德更容易透显出来,而工夫就有了成立的可能;但朱子思想当中的敬绝不只有整齐严肃的面向,常惺惺之敬才是“活敬”,常惺惺是人的奠基性、基础性情感,只有强调常惺惺的重要意义,才能理解朱子思想中的道德动力问题,常惺惺即是明德之明,朱子强调以明德之明自操自存,以明德之明朗照一切
儒家文化
2025-01-14
0
梁涛走向世界的儒学
这几年我提出新四书、新儒学,就是希望通过对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融入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对国人价值引领的作用。对于儒学,其实还有更广阔的空间,那就是儒学对世界的意义。彰显儒学对世界的意义,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儒学推向世界,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仅靠中国本土学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际学界对儒学的接纳、推广和传播。就此而言,海外汉学家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自有其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
儒家文化
2025-01-13
0
经世与启蒙梁启超的孟子学
摘要:“经世”是梁启超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关怀。梁氏孟子学前期以宣传康有为大同思想为主旨,介绍和吸纳西方思想,以西方知识性内容取代传统道德评价标准;后期侧重国民教育,以西方教育主义重新审视传统思想中的知识与道德关系,在科学知识的时代大潮中凸显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与经世的深刻互动中,梁氏思想“变”中有其“不变”,“不变”中又蕴含“常变”,在救国之切、爱国之真的烘托下其经世意识更加醒目
儒家文化
2025-01-09
0
赓续文脉 再谱新篇 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举行
12月30日,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坚持“两个结合”,推进文化“两创”,认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梳理经验、提炼智慧,为孔子学堂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谋篇布局。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儒家文化
2025-01-07
0
2024我们共同经历这些文化热潮
回首2024,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热血沸腾;总有一些地方,让我们印象深刻。这一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出活力四射的新图景,消费场景愈发丰富。 一同回顾,2024,我们共同经历的文化热潮。 ■文博旅游热:“为了一个展,来赴一座城”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来博物馆看展览、看文物、感受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大展不断,持续上新,“追展”达人们直呼“看不过来”
儒家文化
2025-01-02
0
孔子的诗兴学说及其哲学贡献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论语》原典中,不仅凝练了孔子的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学说,还饱含着孔子的诗学智慧成果,积淀而成“诗兴”学说。相对于学界关于孔子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的丰富研究成果而言,“诗兴”学说尚存在非常广阔和深入探讨的学术空间。本文即从“诗兴”学说的理论根源、理论形态、理论主体、思想价值、哲学贡献等,逐一展开探讨。 “诗兴”学说的理论根源 众所周知
儒家文化
2025-01-01
0
黄玉顺论社会契约与社会正义荀子约定俗成思想诠释
摘 要:荀子的“约定俗成”思想蕴涵着一般“契约”观念,可运用于哲学的“社会契约”问题;而这又与“社会正义”问题密切相关,即隶属于儒家正义论的“仁→义→礼”理论结构。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契约乃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既涉及正当性原则,即社会契约必须基于仁爱精神;又涉及适宜性原则,即社会契约必须基于特定时代的基本生活方式。 关键词:荀子;约定俗成;契约;社会正义;正当性原则;适宜性原则
儒家文化
2024-12-31
0
陈赟秩序定分和人情差序伦理何以能天下一家以礼记礼运为中心
摘 要:《礼运》作为中国秩序哲学的重要文本,其秩序构建的范式在于以礼制分,以制度化的方式安顿各种名分,由此确立的是差序性的伦理生活,人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皆能在其中得到安顿。其方式是将得之于天、不假外求的“性分”具体化到-伦理社会中的“位分”和“职分”之中,从而将人的自我确证引入-伦理社会的内部。问题是,由名分的符码化与制度化产生的秩序类型以分别为主,如何能够产生合同的效果
儒家文化
2024-12-31
0
陈来民贵君轻与立君为民孟子荀子的君民论
摘要:《尚书》“作民父母”的观点对荀子影响很大;“以民为本”的思想对孟子影响很大;惠民、安民的思想对孔子的影响尤其深刻。荀子“为民”观念的普遍化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其“畏民说”重视人民可能具有的颠覆的力量,是对统治阶级的一种警惕和警告。在一些语句和思想表述上,荀子与孟子有相通之处,荀子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孟子的影响。荀子讲“为民”“爱民”的同时也强调“尊君”
儒家文化
2024-12-31
0
陈来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
摘 要:自以来一直强调中华文化的核心地位,并认为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对中华文化的一系列论述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更强调了中华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推进的关键作用。在新时代,特别提出,要在传承中扬弃、在创新中保持文化的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平衡,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超越民族、时空的普遍价值。这有利于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意义在于其充分激活了中华文明赓续创新的动力。
儒家文化
2024-12-31
0
陈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5000年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其中的核心观念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薪火相传,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也必将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儒家文化
2024-12-31
0
郭薇中庸伦理思想的内涵特征
2024年11月,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成功举办。这场学术盛事不仅加深了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更为解决现代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古典智慧的启示,彰显了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儒家伦理思想,特别是《中庸》所蕴含的伦理智慧,对于当代社会治理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伦理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
儒家文化
2024-12-31
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
6
下一页
尾页
随便看看
梁涛走向世界的儒学
0
经世与启蒙梁启超的孟子学
0
赓续文脉 再谱新篇 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举行
0
2024我们共同经历这些文化热潮
0
孔子的诗兴学说及其哲学贡献
0
推荐排行
阅读排行
孔子的诗兴学说及其哲学贡献
0
黄玉顺论社会契约与社会正义荀子约定俗成思想诠释
0
陈赟秩序定分和人情差序伦理何以能天下一家以礼记礼运为中心
0
陈来民贵君轻与立君为民孟子荀子的君民论
0
陈来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
0